第353章 荷风引客话传承 星夜谋篇绘新章
清溪荷韵·第353章 荷风引客话传承 星夜谋篇绘新章
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竹笛声,清亮的音符裹著荷香飘过来,两人循声望去,只见陈阳背著竹编挎包,手里握著一支竹笛,正沿著荷塘边的石板路走来。他身后跟著几个穿著大学实践营制服的学生,手里捧著刚完成的荷染帆布包,脸上满是笑意。
“苏晚姐,许哥,你们也在这儿吹风啊!”陈阳走近了,停下笛声,晃了晃手里的竹笛,“这是周师傅教我编的竹笛坯子,我自己琢磨著钻了孔,没想到还真能吹出调儿来。”说著,他又轻轻吹了一段《茉莉》,笛声伴著荷叶的沙沙声,格外动听。
一个戴眼镜的女学生走上前,举起手里的帆布包:“苏老师,您看我们今天做的荷染包,我在上面加了咱们村荷塘的剪影,是不是很有感觉?”苏晚接过帆布包,只见浅青色的布料上,用深绿荷染勾勒出层层叠叠的荷叶轮廓,角落还点缀著一朵小小的粉荷,简约又雅致。“做得真好,”苏晚忍不住称讚,“你们把清溪的景融进了手艺里,这就是最好的创新。”
许朗看著学生们兴奋的模样,笑著说:“正好,我和苏晚刚在聊办『荷非遗节』的事,你们年轻人脑子活,说不定能给我们出点主意。”学生们一听,立刻围了过来。学市场营销的男生率先开口:“非遗节可以搞线上线下联动啊!线上开直播,让不能来现场的人也能看非遗展示、学简单的荷染技巧;线下可以分区域,比如荷染体验区、竹编市集区、非遗美食区,再邀请网红来打卡,肯定能吸引更多人。”
“我觉得还可以加个『非遗共创』环节,”学设计的女生接著说,“让游客和传承人一起做一件作品,比如共同染一块大布、编一个巨型竹编荷塘,最后把作品留在村里做纪念,这样大家会更有参与感。”陈阳也凑过来补充:“文创產品也得跟上!可以设计非遗节限定款,比如荷染摺扇、竹编荷书籤,再印上非遗节的logo,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。”
苏晚拿出手机,把大家的想法一一记下来,眼里满是笑意:“这些主意都特別好,咱们可以慢慢细化。等实践营结束,你们要是有时间,也欢迎来帮忙筹备非遗节。”学生们纷纷点头,学摄影的男生还主动提议:“我可以帮咱们拍非遗节的宣传视频,把清溪的荷、非遗手艺都拍进去,保证好看!”
几人又聊了一会儿,学生们要回民宿整理实践报告,便先离开了。陈阳留下来,从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:“苏晚姐,这是上海文创公司寄来的『清溪春韵』系列销售数据,你看,荷染笔记本补货三次都卖光了,竹编檯灯也稳居他们店铺的热销榜前三。张经理还说,想跟咱们长期合作,开发『清溪四季』系列,春天做荷韵,夏天做竹风,秋天做稻穗,冬天做梅,把咱们村的四季都融进文创里。”
苏晚接过数据报表,看著上面节节攀升的数字,心里满是欣慰:“长期合作是好事,不过咱们得把好质量关。比如荷染產品,染料必须用荷塘里的天然材料,不能为了赶工期用化学染料;竹编也得选咱们村后山的楠竹,这种竹材质地坚韧,编出来的东西耐用。”陈阳点头:“我跟张经理提过了,他说完全同意,还想派设计师来村里住一段时间,实地感受清溪的四季,这样设计出来的產品才更有灵气。”
许朗在一旁补充:“设计师来的时候,咱们可以让他跟著王婶学荷染、跟著周师傅学竹编,亲身参与手艺製作,比光看资料强。对了,北京那家国际文化交流公司又打电话来了,说『国际非遗文化展』的后续合作细节已经敲定,还帮咱们申请了参展补贴,能覆盖大部分的运输和住宿费用。”
苏晚闻言,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:“太好了,这样能减轻不少负担。咱们参展的展品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吧?王婶的荷染汉服、周师傅的竹编荷塘摆件,还有孩子们的研学作品,都得仔细打包,別路上出问题。”陈阳立刻说:“我已经买了防震泡沫和定製的木箱,到时候会亲自跟著去上海,保证展品安全。”
三人正说著,村委会的李主任打来了电话,语气格外激动:“苏晚啊,好消息!咱们村申请的『省级非遗传承基地』批下来了!刚才文旅局的人给我打电话,说下周会派人来送牌匾,还会给咱们拨一笔专项扶持资金,用於非遗手艺的保护和传承。”
苏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:“真的吗?太好了!有了这个基地的称號,以后咱们开展研学活动、申请非遗项目都会更有优势。扶持资金可以用来给荷染工坊添点新设备,再给周师傅找几个年轻徒弟,让竹编手艺能更好地传下去。”许朗也笑著说:“咱们得好好准备一下授牌仪式,邀请镇上的领导、学校的老师还有村民们都来参加,也让大家都高兴高兴。”
掛了电话,三人沿著荷塘边往回走,夜色渐浓,荷塘里的荷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晕,萤火虫在荷叶间飞舞,像散落的星星。陈阳突然说:“对了苏晚姐,我最近在琢磨一个事,想在村里开一家『非遗体验小店』,卖咱们自己做的文创產品,也提供简单的荷染和竹编体验,比如让游客编个小竹片、染个钥匙扣,这样即使不来参加研学,也能感受非遗的乐趣。”
苏晚停下脚步,看著陈阳:“这个想法不错!小店可以开在村口的老房子里,那里位置好,游客一进村就能看到。装修的时候可以用竹编做吊顶,荷染布做窗帘,再摆上几个竹编桌椅,让游客一进去就有清溪非遗的氛围。”许朗也点头:“我可以帮你申请村里的创业补贴,再联繫施工队帮忙装修,爭取儘快开起来。”
陈阳听了,脸上满是干劲:“谢谢苏晚姐,谢谢许哥!我明天就去看看老房子的情况,再画个装修草图。对了,我还想请王婶和周师傅当小店的『荣誉店主』,偶尔来店里教游客做手艺,这样能吸引更多人。”“没问题,”苏晚笑著说,“王婶和周师傅肯定乐意,他们就盼著更多人喜欢这些老手艺呢。”
回到村委会时,里面还亮著灯,几个年轻人正围著电脑剪辑宣传视频。小李看到苏晚他们进来,立刻招手:“苏晚姐,你们快来看看!我们把村里老人讲的非遗故事剪进视频里了,还配了荷塘的背景音乐,特別有感觉。”苏晚走过去,只见屏幕上正播放著一位老奶奶的採访,她手里拿著一块旧荷染布,眼里满是回忆:“以前我嫁过来的时候,婆婆就教我染布,那时候荷塘里的荷叶长得旺,熬出来的染料特別绿,染的布穿好几年都不褪色……”
视频里,老奶奶的声音伴著荷叶的沙沙声,格外动人。苏晚看著,心里暖暖的:“剪得真好,把非遗的温度都表现出来了。这个视频可以放在咱们村的官网和短视频帐號上,让更多人了解清溪非遗背后的故事。”小李笑著说:“我们还打算把视频发给省电视台,看看能不能在他们的文旅频道播,帮咱们村多宣传宣传。”
几人又聊了一会儿视频剪辑的细节,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。年轻人陆续回家了,村委会里只剩下苏晚、许朗和陈阳。许朗泡了三杯荷叶茶,递给两人:“咱们今天一天就得了这么多好消息,省级非遗基地、文创热销、非遗节的想法也有了眉目,感觉清溪村的非遗之路越来越顺了。”
苏晚喝了一口荷叶茶,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:“是啊,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。王婶和周师傅坚守著手艺,村民们积极配合,还有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新想法,缺一不可。不过咱们也不能鬆懈,接下来还有授牌仪式、非遗节筹备、和上海文创公司的长期合作,事情还很多。”
陈阳放下茶杯,拿出笔记本:“我已经把接下来的工作列了个清单,下周先准备省级非遗基地的授牌仪式,然后跟进上海文创公司的『清溪四季』系列设计,再去落实非遗体验小店的装修;下个月重点筹备荷非遗节,同时对接国际非遗文化展的后续合作;暑假的时候,还要配合大学的研学基地,做好学生实践营的接待工作。”
许朗看著陈阳的清单,点头称讚:“想得很周到。授牌仪式那天,咱们可以邀请学校的孩子们来表演节目,比如用竹编乐器奏乐,或者穿著荷染的小裙子跳舞,既热闹又能展示非遗成果。非遗体验小店装修的时候,要注意保留老房子的原貌,比如樑上的木雕、墙上的青砖,再搭配非遗元素,这样更有特色。”
苏晚补充道:“『清溪四季』系列的设计,要让设计师多跟村民交流,比如秋天的稻穗,可以让种水稻的张叔给设计师讲讲村里种稻的歷史;冬天的梅,可以让村里的老中医说说梅在荷染中的用途,这样设计出来的產品才更有清溪的味道。非遗节的时候,还可以邀请周边村子的非遗传承人来参展,比如邻村的剪纸、陶艺,这样能形成非遗集群效应,吸引更多游客。”
三人又详细討论了每个工作的细节,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,才意识到天快亮了。陈阳打了个哈欠,笑著说:“不知不觉聊了一晚上,感觉有说不完的想法。现在我对清溪村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了,说不定以后咱们村能成为全国有名的非遗村呢!”
苏晚看著窗外渐渐亮起来的荷塘,晨光洒在荷叶上,水珠折射出五彩的光芒。她笑著说:“会的,只要咱们坚持把非遗传承好、创新好,让更多人爱上清溪的荷染和竹编,总有一天,清溪村会成为非遗传承的標杆。”许朗也点头:“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来,先把眼前的事做好,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没过多久,村里的公鸡开始打鸣,荷塘边传来村民们早起劳作的声音,有的去荷塘里採摘新鲜的荷叶,有的去竹编作坊帮忙整理竹篾,还有的在民宿门口打扫卫生,准备迎接新一批的游客。清溪村的新一天,在荷香和烟火气中开始了,而属於清溪非遗的故事,也在这日復一日的坚守和创新中,慢慢书写著新的篇章。
上午九点多,王婶带著荷染工坊的村民们来到村委会,手里捧著刚染好的一批荷染布。“苏晚啊,你看这批布染得怎么样?”王婶拿起一块淡紫色的布料,“这是用荷塘里的紫菱熬的染料,染出来的顏色特別温柔,打算用来做一批新的荷染围巾,赶上非遗节的时候卖。”
苏晚接过布料,摸了摸,质地柔软,顏色均匀:“染得真好,紫菱的顏色很特別,肯定受欢迎。对了王婶,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的牌匾下周就到了,授牌仪式上想请你作为非遗传承人发言,跟大家讲讲你和荷染的故事。”王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我这嘴笨,怕说不好。”
许朗立刻说:“王婶您別担心,到时候我帮您写个发言稿,您就照著说,实在不行,就跟大家聊聊您怎么教孩子们染布,怎么熬製天然染料,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故事,比什么都好。”陈阳也凑过来:“王婶,我还想给您拍个小视频,放在授牌仪式上播,让大家都看看您染布的过程,肯定特別感人。”
王婶看著大家热情的样子,点了点头:“那行,我听你们的。只要能让更多人喜欢荷染,我怎么都愿意。”旁边的李大嫂也笑著说:“王婶,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,给你打打气。咱们荷染工坊现在越来越热闹,多亏了苏晚和许朗,还有这些年轻人,咱们可得好好表现。”
正说著,周师傅推著一辆小推车来了,车上放著几个刚编好的竹编收纳筐。“苏晚,许朗,你们看这筐子怎么样?”周师傅拿起一个收纳筐,“这是我新琢磨的款式,比以前的更轻便,还加了荷纹路,打算放在陈阳的非遗体验小店里卖。”
苏晚拿起收纳筐,仔细看了看,竹篾编得细密均匀,荷纹路栩栩如生:“周师傅,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!这个收纳筐既实用又好看,肯定能卖得好。对了,您找的年轻徒弟怎么样了?有没有愿意学竹编的?”
周师傅脸上露出笑容:“有三个小伙子愿意学,都是村里的年轻人,平时在外面打工,听说村里要发展非遗,就回来想跟著我学手艺。他们学得很认真,现在已经能编简单的竹篮了,过段时间就能跟著我编复杂点的东西。”
许朗高兴地说:“太好了!有年轻人愿意学,竹编手艺就不愁传不下去了。省级非遗基地的扶持资金下来后,咱们可以给徒弟们发点生活补贴,让他们能安心学手艺。再给竹编作坊添点新的工具,比如电动削篾机,能省不少力气。”
周师傅连连点头:“那可太好了,以前削竹篾全靠手,一天也削不了多少,有了电动削篾机,效率能提高不少。我还想在作坊里弄个展示区,把我编的竹编作品都摆出来,让徒弟们看看,也让游客能了解竹编的歷史。”
陈阳立刻说:“周师傅,展示区的设计我来帮您弄!我可以用竹编做展示架,再用荷染布做背景,摆上您不同时期的作品,旁边放个小牌子,写上每个作品的故事,比如这个竹编荷塘摆件是为了参加省非遗展做的,那个竹编灯笼是给村里的春节晚会编的,这样游客看了会更有兴趣。”
周师傅听了,笑得合不拢嘴:“那就麻烦你了陈阳,你这孩子脑子活,想法就是多。”苏晚看著眼前热闹的场景,心里满是感慨:“咱们清溪村就像这荷塘里的荷,以前可能只是默默开放,但现在有了大家的努力,终於能绽放出更美的光彩,让更多人看到。”
中午的时候,大学实践营的学生们邀请苏晚和许朗去民宿吃他们做的“非遗美食”。走进民宿的厨房,只见学生们正忙得热火朝天,有的在用荷染布包粽子,有的在用竹编蒸笼蒸馒头,还有的在荷叶上摆凉菜。学烹飪的男生笑著说:“苏老师,许老师,我们想把非遗元素融入美食里,荷染布包的粽子有淡淡的荷香,竹编蒸笼蒸的馒头带著竹香,一会儿你们一定要尝尝。”
苏晚拿起一个用荷染布包好的粽子,布料是浅粉色的,上面印著小小的荷图案:“这个主意太有创意了!既好看又有特色,以后咱们村的民宿也可以推出这样的『非遗美食』,吸引更多游客。”许朗也说:“可以把这些美食做成套餐,搭配荷染餐具和竹编餐垫,让游客从吃饭就能感受到清溪的非遗氛围。”
学生们听了,纷纷点头:“我们可以写一份『非遗美食』方案,交给民宿的老板,让他们参考。比如早餐可以有荷叶粥、竹编笼蒸的包子,午餐可以有荷香排骨、竹编簸箕装的凉菜,晚餐可以有荷酥、荷染布包的粽子,这样一天都能感受到非遗的乐趣。”
吃饭的时候,学生们还拿出了他们的实践报告,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们学习荷染和竹编的过程,还有对清溪非遗传承的建议。学民俗学的女生说:“我们调研发现,很多游客来清溪村,不仅想体验非遗手艺,还想了解非遗背后的民俗文化,比如荷染在传统婚礼中的用途,竹编在节日里的寓意。以后咱们可以多挖掘这些民俗故事,讲给游客听,让非遗更有文化內涵。”
苏晚接过实践报告,认真地翻看著:“你们的建议都很有价值,我们会好好参考。实践营结束后,希望你们能常回清溪村看看,也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。”学生们纷纷答应:“我们肯定会回来的,下次来的时候,希望能看到『荷非遗节』的盛况,也希望能看到陈阳的非遗体验小店开起来。”
下午,苏晚和许朗去了村口的老房子,查看陈阳准备开非遗体验小店的场地。老房子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四合院,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,枝繁叶茂,院墙上爬满了牵牛。陈阳已经画好了装修草图,指著院子里的空地说:“苏晚姐,许哥,这里可以搭个竹编凉棚,放几张竹编桌椅,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、体验简单的竹编;屋里可以分成两个区域,左边卖文创產品,右边做荷染体验,墙上掛著荷染布和竹编作品,再放个电视,循环播放咱们村的非遗视频。”
苏晚看著草图,又看了看老房子的结构:“这个布局很合理。老房子的木门和窗户都保留得很好,可以刷一层清漆,让它们更耐用。屋里的地面可以铺青石板,既防滑又有乡村的味道。竹编凉棚可以让周师傅和他的徒弟们一起编,既节省成本,又能展示他们的手艺。”
许朗拿出手机,给施工队打了电话,让他们明天来现场勘查,出一份详细的装修报价。“咱们爭取下周就能开工,一个月內完工,赶在荷非遗节前开业,这样能吸引更多游客。”许朗掛了电话,对陈阳说,“装修期间,你可以先设计小店的logo和宣传海报,logo可以结合荷染和竹编的元素,比如一朵荷下面掛著一个小竹篮,既简单又好记。”
陈阳立刻拿出笔和纸,开始画logo:“我觉得可以用淡绿色做底色,代表荷叶,荷用粉色,竹篮用棕色,这样顏色鲜明,也符合清溪村的特色。宣传海报可以拍一张老房子的照片,旁边写著『清溪非遗体验店——触摸传统,感受匠心』,再配上咱们的文创產品图片,肯定能吸引人。”
三人在老房子里又討论了一会儿装修的细节,比如文创產品的摆放位置、荷染体验的工具准备,直到夕阳西下,才离开老房子。走在回村委会的路上,苏晚看著村里的变化,心里满是期待:“等小店开起来,非遗节办起来,省级非遗基地的牌子掛起来,清溪村肯定会越来越热闹,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非遗来到这里,爱上这里。”
许朗握住苏晚的手,轻声说:“会的,咱们一起努力,把清溪村打造成一个既有传统韵味,又有现代活力的非遗村。以后,咱们的荷染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,咱们的竹编会传到更远的地方,咱们的故事也会被更多人记住。”
陈阳走在两人身后,看著荷塘里盛开的荷,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,配文:“清溪荷韵,非遗正当时。”他相信,在苏晚姐、许哥和所有村民的努力下,清溪村的非遗之路会越走越宽,而他也会在这里,用自己的设计,为清溪的非遗注入更多年轻的活力,让这股荷香,飘得更远、更久。